找到相关内容820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和地球可能还互为中心? 朱清时:也可能没有中心,也可能任何地方都可以做中心。所以藏传佛教的这种心理学的训练可以和天文学类比。现在人类对于自身心理、生理活动的认识还处于托勒玫时代和藏传佛教早期的概念,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“相”是色、声等相;“分别”是心、心所法;“名”是诠表色、心诸法的名言概念。“言说戏论习气”是指“相”与“分别”的显境名言和“名”的表义名言所熏习的两种习气。阿陀那识执持显境、表义两种名言习气,名为“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毕达哥拉斯(Pythagoras,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)关于形式的概念,它是人们认识物质的自然界之关键。柏拉图将毕达哥拉斯的形式发展为理式。柏拉图所谓理式,似乎是独立并且超然于可感知的世界的,现实的事物只能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--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究

      直贡.丹增白玛坚参着,克珠群佩译《直贡法嗣》。拉萨西藏人民,1995。   舍尔巴茨基着,宋立道译,《大乘佛学:佛教的涅盘概念》。台北:圆明1998。   金色莲花,《密教艺术──国际学术...

    刘婉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380500.html
  •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

    学习过程概念以整体认识。在南疗修法讲经期间,白普仁喇嘛提议重修雍和宫得到南方各省的支持和赞同。   “多杰觉拔尊者,是于白普仁喇嘛同时代弘传西藏密教的两位大德。而多杰觉拔尊者弘化的足迹,更遍及汉、满...

    王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980926.html
  • 赵州公案语言的模棱性研究

    吴汝钧    游戏三昧: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 学生书局   1993 一   吴汝钧    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7 一   吴汝钧    绝对无的概念──京都学派哲学导读...

    欧阳宜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580937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概念,认为我们的主体有其先天的认识形式,而这种认识形式对于知识而言,起着决定的、仲裁的作用。通常所谓的知识,是尽可能地符合于客观对象,以客观对象作为决定的依据,康德颠倒此知识与对象的关系,突出主体在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吴飞:洛克论宗教宽容

    自然法是神法的主要部分,这是继承了传统的自然法观念,与霍布斯对自然法的理解相去甚远。在洛克的全部思想历程中,如何理解自然法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张力。[4]但他关于自然法的基本概念始终没有变化。无论在较早的《...

    吴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881611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可以解决的,必须深入律藏,根据每种戒的性质,去作逐条的具体研究才行。   第三节  对戒律的误解与曲解问题   “重律”与“守戒”,虽为二个不同的概念,但彼此有密切的关系。“重律”自然能“知律”,既...1983年一版  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 吴汝钧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二刷   印度佛学的现代诠译 吴汝钧著 台北文津1983年一刷   京都学派哲学:久松真一 吴汝钧著 台北文津1983年一刷 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

    最终确立。其三,“众生平等”、“无情有性”的思想,有助于培养一种“生命共同体”的共生生态的概念。有情众生也好,草木瓦石、山河大地...

    唐忠毛

    环保|生态|科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23040182598.html